
远古先民从大自然引来堆篝火,到19世纪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制成只实用白炽灯,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进步、不断追求光明的历史。如今,灯已不仅仅照亮夜空,而且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,标志着城市的实力和成熟程度。
日前,苏州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出炉。灯光夜景对于城市意味着什么?又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?细看各地城市夜景,希望给我们苏州以借鉴和思考。
灯火辉煌非城市标志
□肖舞夕
休假去了云南,听到了当地的恐怖故事,说的是向南迁徙的候鸟夜间路过一座大山,前仆后继地扑向山里人燃起的火堆与亮着灯光的屋里。候鸟不是传说中的凤凰,因此也不会玩“浴火重生”的高难度技术,剩下的故事于是很老套:候鸟死了。后来专家的调查结论是,候鸟在灯光中迷失方向,它们会朝着有亮光的地方直冲。
讲这个故事,我并非是想表达对候鸟之死的哀悼,而是想借此说说城市照明的非生态性。城市照明被许多城市认为是展示城市魅力的名片和窗口,它不仅营造城市形象,还代表一个城市的政治、文化、经济、含韵和品位。“让我们的城市亮起来”成了许多城市中一句响亮的口号。有人还认为现代化的城市就应该是“不夜城”,城市之灯“越亮越好”,城市“亮化工程”随之越搞越烈,街面商店霓虹灯、“满天星”比比皆是,草坪上也是灯光普照,把城市装扮得“火树银花不夜天”。
但似乎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,人们正在制造一个“美丽”的错误:夜幕下的灯火辉煌正破坏着地球生态平衡,破坏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。
据美国近期的一份调查报告阐述,目前夜幕下华灯齐放造成了光污染,已经使得世界上约1/5的人再也见不到夜空中美丽的银河。现在只有在远离城市的荒野上眺望夜空,人们才有幸见到大大小小的星系。而生活在中国发达城市的人们也许更不幸,很多市民已经记不得上次目睹星空是多久之前的事。人们为灯火灿烂付出的代价是自然美景的消失。
问题并非看不到自然美景那么简单,科学家警告说:一些生物在人工照明下将逐渐走向消亡,举个例子说,每一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候鸟死于光污染。候鸟主要是依靠星星来辨别方向的。当候鸟在受到光污染的区域飞行的时候,他们就会失去方向感,然后因为过度劳累而死亡。作为地球生物系统中的组成部分,鸟类兴衰当然直接影响到地球生态平衡。长此以往,人类也会因此失去良好的生存环境。
除了看不见的隐形威胁外,“城市亮化”这个词本身就有问题。国际上许多大城市已不搞“亮化”了,他们只有一些夜景照明,但也是有选择的,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在夜间光芒四射,是因为它是标志性景点,而离它不远的塞纳河就是幽暗的。国外许多城市的夜景照明,理念已不是亮化而是“暗化”。意大利人对罗马夜晚“暗淡”的解释是:“这个拥有辉煌历史的城市,不需要再用人工来增光。”灯火辉煌并非现代城市的标志,它更像是对正沉浸在“国际大都市”臆想中的人们的嘲弄与讽刺。
南京篇
突出地方特色与时代精神
【受访者】南京市民赵先生
提到南京新街口商圈的繁华,说起夜秦淮河的美丽,人们总会被那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,现代化光学技术演绎的精彩所打动。近年来,南京的景观照明,成为展示古都城市风貌、提升省会城市品位的重要窗口。从过去新街口、夫子庙、湖南路、长江大桥、二桥“三区两带”,发展到现在,南京“五片四带”的亮化格局初现规模,景观照明建设加快发展。
目前,南京已形成中山东路-汉中路“一线”,环玄武湖、河西新城“两带”的亮化格局。如果从空中俯视夜晚的南京城,仿佛是只美丽的蝴蝶。沿线夜景灯提档升级后,采用LED节能灯,建筑物景观灯和树木照明灯结合,用现代化手法体现历史建筑、民国建筑的古朴、雅致,新街口商圈商场的简洁美观。秦淮风光带的亮化,还原其古色古香特色,花灯、雕塑、桨声灯影下的夜秦淮,充分展示出清姿丽质,给游人以无穷的回味和遐思。层次分明、全面开花、点面结合、错落有致已成为南京夜景的特色,并通过建立集控系统,光辉璀璨的夜南京今后有望一键点亮。
【浅阅读】如果苏州也能营造出这么一种“立体化夜苏州”的氛围和舒适、悠闲的夜景来,那么,给人的感受不仅是灯火通明,还有满街走出家门的游人,满街生意红火的摊位,满街川流不息的出租车,从而为苏州现代服务业快速提升提供条件。□腊梅